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关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的公示》,河北省3个案例榜上有名,其中《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传承民族文脉 赋能乡村振兴》成为承德市唯一入选的案例。
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 1993年,丰宁被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丰宁满族剪纸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丰宁曾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非遗+扶贫”试点县、被河北省文旅厅确定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县,典型经验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在联合国南太平洋国际培训会议上向世界推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丰宁以满族剪纸为突破口,持续挖掘非遗潜能,闯出“非遗+扶贫+乡村振兴”新路径。
建体系,细摸底数。丰宁成立非遗传承发展领导小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非遗+扶贫+乡村振兴”工作体系,科学编制出台了《丰宁“非遗”文化发展规划》《“非遗+扶贫+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奖励办法》等制度。2022年,整合资金300万元对以丰宁满族剪纸为主的非遗产业进行全产业链扶持,形成了顶层推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搭平台,快建基地。创新性打造非遗发展的服务空间,丰宁投资240万元在经济开发区建设了总面积2400平方米的非遗传承基地,设立了县级“传统工艺工作站”,搭建起“非遗+扶贫+乡村振兴”培训、交流、展示、产品研发的平台。以县级平台为依托,先后在五道营乡、土城镇、黄旗镇等5个乡镇建成非遗剪纸就业工坊8处,作为吸纳农村群众集中学习、集中创作的基地,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
抓培训,常传技艺。培育出乡土非遗人才206名,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举办非遗管理、非遗经营人才培训班9期,聘请国家和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民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等技能培训422期,培训农村学员1130余人。
建机制,广联群众。几年来,全县累计开展培训46期,培训农户860多人,其中40%的学员通过培训,能够实现独立创作。年销售额达到400多万元,带动500多农户年均增收4200多元,形成文化繁荣发展、群众获技增收的双赢局面。
壮品牌,深谋发展。坚持非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瞄准市场,组织非遗人才与北京研发团队、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合作,对传统非遗产品进行再设计、再改造、再提升,将满族剪纸文化与陶瓷、铁艺、文化衫、首饰、挎包等实用性产品融合,创造形成了一系列融合满族艺术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丰宁剪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为文化振兴、产业振兴起到了筑基赋能的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