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3002/2019-00042 |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 发布机构: 丰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2019-06-13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丰宁满族自治县
2019年是丰宁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必须高质量完成99个贫困村整村退出、1.77万人稳定脱贫、全县脱贫摘帽的目标。根据《承德市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挂图推进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工作要求,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县开展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挂图推进专项行动(后文简称专项行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背景
贫困县脱贫验收的主要指标是综合贫困发生率,对错退、漏评进行严厉核查,同时核查各项政策落实情况、脱贫巩固情况、群众认可度等项指标。脱贫验收需入1000户(其中脱贫户600,非贫困户400,在实际验收中,一般会抽查1500户左右),包括历年脱贫户及非贫困户。在国考验收中按抽查1000户计算,出现一户漏评相当于全县漏评235人,一户错退相当于全县错退83人,一户错评相当于全县错评103人。要达到无漏评、错退的目标,我们的基础工作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在2019年扶贫脱贫基础工作方面我们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之前开展的活动主要针对2017年、2018年脱贫户及系统内未脱贫户,针对2014-2016年脱贫户及非贫困户关注的较少;二是一户一策制定不精准、落实不到位,2018年贫困退出中出现一批错退户、一些脱贫不稳定户,非贫困低收入户掌握不准,措施制定、落实不到位;三是扶贫手册等档案填写不够规范,落实政策情况体现不充分;四是还存在着群众对享受政策说不清、认可度低的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2019年的整县退出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二、工作目标
纠两错补一漏,降四率提一度。不落一户、不差一人、不出一错、不少一策,确保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围绕整县退出,扎实做好扶贫脱贫基础工作,确保整县高质量退出,省考取得好成绩。一是摸清全县所有农户家庭情况,做到心中有底;二是确定四类人群,建立工作台账,做到重点管理;三是通过入户核查,谋划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施策;四是通过入户宣传,做好政策落实,提升群众认可度;五是规范扶贫手册填写,记录政策落实情况,做到充分留痕;六是针对问题存疑户,收集整理佐证材料,做到证据充分;七是通过模板推进,培养基础工作行家,提升干部工作水平。
三、内容、方法和步骤
(一)第一阶段:确定四类人群,重点人群入户核查,谋划帮扶措施(3月25日至4月20日)
1、确定四类人群。为了能够及早因户制定帮扶政策,由驻村工作组牵头,各乡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组、村两委班子组成专班,召开专题会议,依据2018年省考问题整改入户成果及村组对非贫困人口的了解,对本村所有农村户籍人员进行逐户研究,按照非贫困富裕户、脱贫(享受政策)户、未脱贫户、非贫困低收入户分为A、B、C、D四大类。入户过程中发现个别分类不准确的可做微调。
(1)A类人员。非贫困富裕户为A类人员,根据平时掌握情况,对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绝对没有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明显不符合贫困标准的非贫困户,也就是生活富裕户,确定为A类。
(2)B类人员。脱贫(享受政策)户为B类人员,参照去年入户核实的2018年人均纯收入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对所有脱贫(享受政策)户进行逐户研究,判断其脱贫是否稳定。对于收入不稳定,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18年脱贫标准线(按3200元计算)1.3倍的,要确定为脱贫不稳定户。对于家庭人均纯收入高于国家2018年脱贫线的1.3倍,但家庭成员存在大病、残疾、慢性病、上学等情况导致支出较大的,存在危房或疑似危房的,也要确定为脱贫不稳定户。但要注意有些扶贫政策2019年不能持续扶持的情况,例如2018年产业全覆盖一次性补贴、个别小额贷款到期等情况。
(3)C类人员。未脱贫户为C类人员,未脱贫户在2019年要脱贫,所有户情都要掌握清楚。目前各乡镇正在谋划产业,为使产业带动更有针对性,可参照去年入户核实的2018年人均纯收入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对所有未脱贫户逐户研究,筛选出年底脱贫有困难户。对于家庭成员存在大病、残疾、慢性病、上学等情况导致支出较大的,家有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的,危房改造未完成的,都要列入脱贫困难户,在入户中重点核实,谋划产业时予以倾斜。但要注意有些扶贫政策2019年不能持续扶持的情况,例如2018年产业全覆盖一次性补贴、个别小额贷款到期等情况。
(4)D类人员。非贫困低收入户为D类人员。对于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2018年脱贫线(3200元)1.3倍的,要确定为非贫困低收入户。对于家庭人均纯收入高于国家2018年脱贫线的1.3倍,但家庭成员存在大病、残疾、慢性病、上学等情况导致支出较大的,存在危房或疑似危房的,也要确定为非贫困低收入户,列为D类人员。
2、入户核查
以村为单位,组织工作专班,分区分片、逐村逐户进行走访,采取三看三问三核工作法,(三看即,看住房是否安全、看饮水是否困难、看农户家庭成员生产生活情况;三问,即:问农户属性、问家庭收入支出、问群众政策知晓情况;三核,即:农户户籍人口与长期居住人口是否一致、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各项措施落实情况、核查扶贫手册填写情况),核实信息,宣讲政策,增进感情,建立台账。实现专项行动覆盖全部村、全部户,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1)完成脱贫(享受政策)户(B类)、未脱贫户(C类)入户核实工作。一要核实家庭实际共同生活人、致贫原因是否与建档立卡系统一致,对不一致的要问清详细情况,经核实后在建档立卡系统中予以更正;二要核实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参照脱贫标准中住房、教育、饮水、医疗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核实,查找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三要核实2019年一季度享受政策及收入情况(2014、2015年脱贫人口去年未入户的要核实2018年享受政策及收入情况),同时宣讲政策;四要了解其发展意愿,以便精准施策。
(2)完成非贫困低收入户(D类)入户核实工作。非贫困低收入户要参照脱贫标准中的住房、教育、饮水、医疗等指标进行核实,核实2018年全年及2019年一季度家庭享受政策及主要收入情况,了解其发展意愿。
(3)做好调整工作。在核查过程中发现个别确定的四类人群不准确,汇总后召开专班会议进行讨论,可以调整台账。例如第一次确定的非贫困低收入户,经过入户发现不符合非贫困低收入户条件,召开会议讨论后,可以调整为非贫困富裕户。
(4)完成贫困村退出指标摸底工作。各乡镇要按照贫困村退出指标,对所有村产业、住房、饮水、医疗、教育、交通、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分类汇总后制定整改工作台账。同时与相关部门做好对接,落实整改措施。
3、谋划帮扶措施
确定四类人群分类后,逐户谋划帮扶措施。对于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务工培训、发展产业、劳务输出、设立公益岗位等方式制定帮扶措施;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兜底、量资入股、产业收益补助等方面制定帮扶措施。
对于脱贫稳定户,保持原有政策、帮扶措施的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科技培训、就业培训力度,巩固脱贫成果。对于脱贫不稳定户,在保持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找出不稳定原因,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对于未脱贫户,要逐户研究,能够顺利脱贫的要保持原有帮扶措施不变;年底脱贫有困难的贫困户,要找出问题根源,在保持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谋划新的帮扶措施。非贫困低收入户通过商业保险、灵活就业、孝心养老等方式制定帮扶措施。
各乡镇、村将制定的帮扶措施分类汇总后,形成电子版的帮扶措施台账,并及时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做好整改落实工作。
(二)第二阶段:完成富裕户入户核查,落实帮扶措施,完善档案(4月21日至7月31日)
1、入户核查(4月30日之前完成)
(1)完成富裕户(A类)入户核查工作,要核实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收入来源、住房情况等。
(2)做好调整工作。在核查过程中发现确定的四类人群不准确,汇总后召开专班会议进行讨论,确定后可以调整台账。
2、建立富裕户台账(5月3日之前完成)
非贫困富裕户可不再制定帮扶措施,根据入户情况建立台账,进行正常监控,对农户家庭出现突发事件的,及时评估、救助、识别。
3、完善动态调整相关档案。2018年动态调整档案未完成的,根据下发的档案目录,完善2018年规范提升、贫困退出阶段的动态调整档案;做好2018年度新识别乡镇、村级、户档案;完善2018年度贫困退出乡镇、村、户档案(5月31日前完成)。
4、完成电子档案录入、扶贫手册填写工作(7月31日前完成)
县农商行每季度将发放的款项汇总填写在产业覆盖和政策性收入两个台账中,扶贫办将填好的两个台账反馈给乡镇,各乡镇、村核实后将每个季度台账录入县精准扶贫电子档案数据管理系统中的相关季度。
各乡镇、村根据核实后电子档案中数据,如实填写扶贫手册。5月31日前完成第一季度扶贫手册填写工作。7月31日前完成第二季度扶贫手册填写工作。
5、推进重点人群帮扶措施落实(4月21日至7月31日)
帮扶措施落实是根本,各乡镇要根据第一阶段谋划的帮扶措施,抓好重点人群帮扶措施落实工作,并在6月30日之前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入户核查,检查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对于还未落实的要制定相应措施,抓紧落实。
6、开展分片抽查工作(7月1日至7月31日)
由扶贫办牵头,组织力量对所有乡镇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政策落实、电子档案完善、扶贫手册填写等工作。通过模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进行整改。
(三)第三阶段:继续落实帮扶措施,收集整理达标证明材料(8月1日到9月30日)
1、各乡镇继续推动帮扶措施落实工作,对第二阶段检查过程中发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做为重点进行推进。
2、8月31日前各相关部门完成贫困户、贫困村退出相关证明开具工作。
3、各乡镇、村针对重点人群,收集整理达标证明材料,达标证明材料要能充分说明问题(9月10日前)。
第一类A类,即非贫困户中的富裕户,只需简单了解情况,填写家庭基本情况入户核查表。对农户提出自身符合贫困户条件的,要重点核实相关识别资料,说明是否存在漏评。
第二类B 类和C类,即脱贫(享受政策)户和未脱贫户,要按照贫困户退出标准,核查是否存在错退、是否能够顺利退出,做足做细证明材料,避免发生错退现象。
第三类D类,即非贫困低收入户,重点核查其是否漏评。第一种情况是日常掌握有问题的户,作为工作重点,做足做细证明材料;第二种情况是有六不评没有七优先的,提供一项以上的证明材料即可;第三种情况是存在六不评也有七优先,需要提供六不评能够明显解决七优先的详细的证明材料;第四种情况是没有六不评也没有七优先的,要按照脱贫标准逐项提供证明材料。
4、制作脱贫攻坚推进图
(1)4月20日前以行政村为单位,用国土部门确权后的房屋分布图作为蓝本,将地形地貌、村组位置、人口分布等内容绘制成脱贫攻坚推进图(底图)。
(2)8月31日前在入户核查过程中按照住户类别,用不同颜色在推进图上标注出来,做到清晰准确、类别分明;将各户享受的政策、产业覆盖情况等用不同图例进行标注。
(3)9月30日前将行政村地形地貌、村情简介、村组位置、人口分布、建筑设施等内容在图中标示清晰。按照三个统一(统一尺寸、统一标识、统一内容)标准,在村内明显位置进行张贴公示,为脱贫验收提供成果展示。通过推进图公示对全村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情况全面展现,达到精细化管理目的。
四、保障措施
(一)分片指导。由扶贫办5名副主任带队,抽调业务骨干组成5个业务指导组,分区划片开展工作,长期巡回指导。大力开展业务培训,确保每个乡镇培训出5名以上专家型业务骨干,每个村培训出8名以上政策明白人;建立好标准化模板,打造标杆村和样板村,在全县范围进行复制推广;围绕重点环节,对各乡镇四类人群确定、帮扶措施谋划、档案和手册填写、证明材料收集整理、示意图制作、脱贫退出、问题整改以及迎检准备等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和把关;对工作推进中各乡镇普遍出现的问题和疑问,集中研究,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第一时间向乡镇下发指导意见,对个性问题,与乡镇共同研究办法和对策,确保及时破解难题,为高质量完成任务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二)模板推进。3月25日前,按照专项行动工作标准,打造一个县级示范样板村,规范各项工作具体模板,指导全县开展工作。3月31日前,每个乡镇选取政策明白人至少两名,县扶贫办抽调乡镇政策明白人进行培训,在五个片区内分别打造一个示范样板村。4月20日前,乡镇负责组织本乡镇所有政策明白人,在本乡镇打造一个示范样板村,按照模板进行全面推进,每月抓出1个以上标准村,确保到9月30日前所有村全部成为达标村,达到不怕看、不怕查、不怕核、不怕问的四不怕标准。
(三)阶段督导。从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督考办、扶贫办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抽调力量,围绕重点节点,分两个阶段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督导检查。第一阶段(4月21日至4月30日),重点督查各乡镇人群分类、信息核查、帮扶措施制定等情况,每个乡镇抽查不低于5个村,5个村以下的乡镇实行全覆盖;第二阶段(9月11日至9月30日),重点督查各乡镇四类人群证明材料收集建档工作。两个阶段督查结果均进行全县通报,并做为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制定整改方案,限时整改到位,对逾期整改不到位的,上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四)做好统筹。专项行动不是单纯的整档案,而是根据退出目标、全县脱贫摘帽重点任务,精准的对脱贫攻坚以来各项工作进行总结性梳理和地毯式完善,是一次大考前的全面复习和全面提升。各乡镇在工作中,要注重统筹协调,将各项重点工作有机融入进来,创新性开展工作。要注重入户核查信息、人群分类与制定帮扶措施的统筹协调,做到摸清情况、查清病根、对症下药。要注重专项行动与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重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做到实现两不愁,增收有证明,实现三保障,档案有佐证,实现稳退出,指标全过关,最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印证的效果。要把专项行动与提高群众认可度统筹协调,要把入户的过程做为交心的过程,做为政策宣传的过程,做为了解群众意愿、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过程,切实发挥专项行动提纲挈领功能,实现一次行动,查漏补缺,多点发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