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563002/2019-00323 |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 发布机构: 丰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2019-06-28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丰宁满族自治县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支撑保障作用,确保圆满完成全县2019年脱贫摘帽任务,规范我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实现工程建得成、管的好、长受益,根据《河北省农村供水用水管理办法》(河北省政府令2016第4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省政办[2019]37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创新管护模式,落实管理责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运营、规范化管理,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精准施策,强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程,加快补齐水利设施建设短板,确保贫困村、非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为全县2019年底脱贫甩帽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二、基本原则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节约、实用、实效。加强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提高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和服务水平,保障供水安全。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对供水工程运行监管,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强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检验管理,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三、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点、分散式供水工程、点对点供水四种方式,精准解决因地质构造性缺水、季节性缺水、供水保障率低等问题,确保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彻底解决农村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农村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等三项责任,健全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等三项制度,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基层专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髙供水保障与服务水平,确保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可持续运行。
四、工作机制
(一)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管理机制。
为及时掌握农村饮水安全准确情况,对新发生或已解决新增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村组,早发现、早介入、早立项和早解决,确保按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按照班子成员管区域、基层站所包区片、中层干部包乡镇、工作人员包村组进行分层工作分工,相应责任人负起即时监测责任,随时了解掌握村内农户饮水现状,对突发性、临时性出现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三个工作日内制定解决方案并及时上报。同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抛弃坐在办公室等的思想,组织力量,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讲,采取入户摸底调查的方式,及早发现存在饮水安全问题人群,切实做到送政策到户,确保应保尽保。
(二)建立农村供水安全运行管护保障机制。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用分类管理,因地制宜选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一是较大规模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采用专业化管理模式。即从供水源头到用户龙头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通过建立刷卡购水终端,实现专业化管理,实行同源、同网、同质、同价,适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符合中心村集并要求的村组;二是小型村级供水工程,推行用水户自治式管理模式。即组建农村用水户协会,由农村用水户协会管理,明晰产权,专人管理,水费计收到位,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保障运维经费,明确管理办法,可较好的解决供水工程管理缺位问题;三是聘任专人承包式管理模式。以国家或集体投资兴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由项目所在村集体负责管理,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聘人进行管理,找办事公正、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用水农户,负责日常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四是分散式供水工程,采用用水户自管模式。对于分散式供水工程,一般是几户或者单户用水,实行农户自管、自有、自用体制,由村民自己负责管理,选聘责任心强、做事踏实认真、有管理经验、村内威望较高的村民进行工程管理,水务局或村集体给予一些资金或者物料补贴,区域水务站负责进行技术指导,受益村民自行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针对以上四种运行管理模式,由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所在乡(镇)政府专题研究、逐处制定符合辖区工程特点的运行管护方案,成立村级管护机构、落实村级管水人员,并且管水员与护河员要有机结合,避免增加村级工资支付负担,做到有人建、有人用、专人管、长运行。确保农户吃上安全水、放心水,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三)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抢修保障机制。
为应对农村饮水突发事件,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农村饮水困难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抢修队伍。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抢修队伍要求快速做出反应,组织会商,全力排除农村饮水安全隐患。
1、适用范围
(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供水水源及设施遭到污染,导致供水水质不达标。
(3)因自然灾害导致供水工程建筑物或输水管路遭到破坏。
(4)因人或其他原因导致饮水安全突发事件。
2、机构设置
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抢修指挥部,总指挥由局长担任,农村水利股、建安公司、抗旱服务队、水利勘测设计室、基层水利服务站、等有关股室为成员单位,其主要负责同志为应急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分管局长兼任。
3、主要职责
及时了解掌握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件;协调、组织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情况进行实地抢修处置;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件情况和解决措施;储备应急抢修物料物资;配备应急抢修设备及应急人员,定期组织巡查、检修。
4、主要举措
一是项目全部覆盖。通过采取抽人划片、班子分包、全面核实的方式,对全县已建工程逐一摸底调查、逐处实地审核,对于疑似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地点,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研讨论证、回头看,确保全覆盖、无死角;二是资金有力保障。2019年,上级下达我县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经费43万元,除上级投资外,不足部分力争向县财政申请解决,每年不少于200万元;三是人员全部到位。针对丰宁地域辽阔、施工环境复杂的特点,因地制宜,每一处应急抢修工程采取五个一的方式,即:一个包保责任人、一个技术指导员、一个协调联络员、一个工程监理员、一个高质量施工队伍,实现有人指导、有人协调、有人实施;四是责任全部落实。为了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实施,我们结合每一处工程特点,将完成时间、目标任务、质量标准等逐一细化,压实到每一个具体股室、具体人员头上,做到了人人有责任、事事有分工、处处有督导。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统一领导。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根据项目需要,成立以政府主管副县长为组长、水务局,发改局、财政局、卫健局、扶贫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分局等相关单位及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6个乡镇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务局,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工作的统筹、协调、调度等工作,并采取每周调度、半月小结、每月通报、年终考评的工作机制进行管理。
(二)明确分工,强化配合。各相关部门、乡镇要明确一名主要领导及一名兼职副职,负责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作;县督考办负责日常考核、每月通报及年终考评,并纳入年终考评结果;县发改局负责项目审批、投资计划下达等工作,并监督检查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县财政局负责审核下达预算、拨付资金、监督管理资金的使用、审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等工作,落实工程运行管理两费等财政扶持政策;县卫计局负责开展农村供水水质的卫生学指标评价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测等相关工作,加强卫生监督;县扶贫办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积极筹措、整合扶贫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县环保局负责指导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环境监管,做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统筹解决污染型水源地水质改善问题;受益村组要明确专人负责协调工程建设期间临时用地、用电、占地、占路及水泥路面破拆恢复等相关工作。
(三) 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利用在村级公示栏张贴项目公告、项目建设区现场答疑、入户调查等方式,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拓展宣传内涵,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使群众了解、支持项目实施。
(四)包联片区,坚持导向。按照分片包保、强化分工、协调联动的原则,以潮河、滦河、潮天河、牤牛河流域划分四个片区,由局一把手牵头把总,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督查,以问题为导向,责成专门人员,对发现问题逐一核实,制定整改时限及措施,实现管理台账式、销号存档制、督查长效制。
(五)强化督查,提质增效。成立由质量监督站、农村水利股、安全稳定办公室、项目监理单位组成的推进工程质量检查指导组,深入工程建设实施,进行点对点督导工程质量安全和建设进程,确保工程推进有力、高效施工,形成日常化指导检查模式。